查看原文
其他

城读│剑桥大学地理学教授阿什·阿明推荐理解全球文化的6本好书

FIVE BOOKS 城读 2022-07-13


257


剑桥大学地理学教授阿什·阿明推荐理解全球文化的6本好书


入选2019年度纳耶夫·艾尔-罗德汉奖的6本理解全球文化好书。
Sources:https://fivebooks.com/best-books/global-cultural-understanding-ash-amin/
https://www.thebritishacademy.ac.uk/prizes-medals/nayef-al-rodhan-global-cultural-understanding

 

英国国家学术院每年颁布纳耶夫·艾尔-罗德汉奖,奖励增进公众对于世界文化理解的最佳非虚构图书。2019年,有6本书进入2019年度的纳耶夫·艾尔-罗德汉奖候选短名单。剑桥大学地理学教授阿什·阿明(Ash Amin),担任今年评委会主席,近日他接受书评网站“五书网(https://fivebooks.com)”采访,介绍并评论今年入选的6本理解全球文化的最佳图书。
 
顺便吹爆“五书网(https://fivebooks.com)”这个宝藏网站,号称“关于一切的最佳图书”,该网站采访和汇集众多领域专家推荐自己研究领域的最佳五本书,并介绍和解释为什么推荐该书。荐书分为非虚构和虚构类,其中非虚构图书领域包括艺术、商业、经济学、环境、食物和烹饪、健康与生活方式、历史、语言、法律、纪实文学、音乐和戏剧、自然、哲学、政治与社会、心理学、宗教、科学、运动、体育赛事和业余爱好、技术等。虚构类图书包括经典英语文学、现代文学、当代小说、文学批评、文学人物、浪漫小说、漫画和图画小说、犯罪悬疑小说、童话和神话、历史小说、恐怖小说、幽默小说、回忆录、诗歌、科幻小说、短篇小说和惊悚小说。此外,网站还按地域和国别分类推荐的图书。目前五书网收录了1000多个访谈,推荐了5000多本书。网站一周至少更新两个最新荐书访谈,并设有新书简介专栏。
  


在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惯于先入为主思考“身份”和“归属感”,例如从民族、种族、阶级或宗教等既定然而却可能只是迷思的界限出发。按照这种思路思考可能十分危险,因为它往往导致对界限之外的人群的污蔑和伤害,尤其近年来政治怨恨和国家分离不断升级和白热化。
 
然而,文化和身份在本质上是不断变迁的、混合的、不断跨越边界。由于我们的社会参与和流动、我们的消费和旅行、我们的全球互动,我们实际附属的关系是多元的。如果回望历史,人类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共享需要和期望、共同理想和哲学、众多频繁的文化借用和文化交换的历史。
 
无论喜欢与否,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多重身份组成。对世界持有开放态度,或者说一种寰宇思考的方式,并不必然意味着对我们根深蒂固观点造成威胁。置身于更广阔的世界并非对民族和地方身份的威胁。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兼容并包。
 
1《团结的谎言:重思身份》


本书基于作者安东尼·阿皮亚的BBC里斯讲座写作而成,深受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大伤脑筋的政治问题的刺激和启发。本书基于阶级、种族和民族的假设,讨论根深蒂固的身份和归属感。阿皮亚凭借他特有的智慧、幽默感和开明的判断力,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和过去许多丰富的历史掌故,提出对身份的解释不是预定的、单一的或不变的,而是由我们人类自身丰富而又充满矛盾的经历所塑造的。他试图说服读者,通过我们生活的和参与其中的多元性来思考身份和归属感,将其作为一种挑战,而不是事先给定的。
 
你认为你是谁?这与另一个问题紧密相联:你认为你是什么?性别。宗教。种族。国籍。阶级。文化。这些附属关系描绘了我们自我意识的轮廓,塑造了我们极化的世界。然而它们产生的集体身份充满矛盾和谬误。
 
《团结的谎言:重思身份》探索定义我们身份的本质和历史。它挑战了我们关于身份如何发挥作用的假设。我们知道身份之间有冲突,但是阿皮亚展示了身份是如何由冲突产生的。他论述宗教之所以取得权力,因为它无关信仰。我们日常的种族观念不过是被摒弃了的十九世纪科学的残余碎片。我们所珍视的主权国家以及自治的概念既不连贯,也不稳定。阶级制度在改革之后反而变得根深蒂固。甚至西方文化这个概念本身不过是一个闪烁蜃影。
 
阿皮亚将尖锐争论与生动叙事交织在一起,揭穿我们集体身份背后的神话。这些“错误的身份”会助长人类某些最恶劣的暴行——从奴隶制到种族灭绝。然而,我们无法简单消除社会身份。通过将我们小规模日常生活与更大的运动、事业和关注联系起来,可以带来道德进步,赋予生活以意义。
 
2《世界如何思考:哲学的全球史》
 


《世界如何思考》审视包括希腊、印度、佛教、儒家和伊斯兰教在内的创始哲学的组成和影响,试图勾画世界不同区域人类思想的地图。本书还谈到某些口述传统,特别是非洲。本书试图探讨这些创始哲学对思维方式发展的影响。
 
作者朱利安·巴奇尼向我们展示了哲学不同分支如何在中国、印度和古希腊开枝散叶,如何脱胎于当地神话和故事,以及当代文化态度,特别是对西亚、东亚、穆斯林世界和非洲的关注,是如何从他们各自区域的哲学史中发展出来的。访谈世界各地思想家时,他问道,例如,为什么欧洲政府和司法系统与东方大相径庭?为什么伊斯兰教很难吸收世俗知识?如何理解中国?通过更多了解他人如何思考的知识,我们对自以为拥有的知识变得不那么确信不疑,这是加深理解的第一步。
 
这本书取得了多方面成就:汇集众多世界哲学,阐明哲学对全球理解的重要性,是西方和亚洲思想之间的桥梁。作者向我们展示强烈的共性,以及差异之处,比如,敌对的穆斯林和印度教之间,或者敌对的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间,世界观冲突背后是有根源的。
 
3 《一捧贝壳:从奴役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


作者托比·格林基于多年档案工作经历——查阅书面和口述历史、艺术、地图和艺术品——讲述前奴隶和前殖民时期西非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对于那些认为18世纪和19世纪之前的北非和西非沿海地区是封闭、静止不动或落后的人来说,本书大开眼界。
 
格林的非凡研究表明,这些西非王国自信、国际化、经济发达、与西方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贸易,文化上也高度复杂。格林认为,西非与欧洲之间的双向联系非常紧密,互惠互利,反映了西非以铜、金、贝壳以及各种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的复杂性。
 
但是,由于奴隶制和殖民掠夺,西非王国开始分崩离析。当西非王国出售奴隶而非黄金时,贸易和收支不平衡转折点就出现了,西方所得远超西非王国所得。它已经成为一个扭曲的贸易系统。西非进入殖民时期后,许多异常丰富、世俗的文明史——贸易史、信任史——都分崩离析了。本书打破了所谓“黑暗大陆”及其来自西方“启蒙”的神话。
 
4 《毛主义:一部全球史》


 


继《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历史学家蓝诗玲再出版新书《毛主义:一部全球史》,对一个重要世界意识形态进行丰富而精彩的历史研究。至少,读到本书结尾,你会同意,毛主义的确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世界意识形态。
 
蓝诗玲论述国际主义是毛主义的核心,借此重新评价毛主义。毛主义实践并不关乎封闭,而是关乎支持世界范围内各种反殖民、反帝国、民族主义的解放运动。
 
本书着眼于毛主义是如何在受其影响的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被接受的。1968年欧美风起云涌的运动,秘鲁、越南、柬埔寨、坦桑尼亚、南非、印度和尼泊尔的政治斗争都转向了毛主义。
 
非常有趣的是,她注意这种转向大多发生在俄罗斯处于上升的时期。在赫鲁晓夫领导下,俄罗斯逐渐略微开放。但它并没有被世界各地的反资本主义和解放运动视为合适的国家制度或政治哲学。相反,世界各地的反资本主义和解放运动转向毛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本书包含这些国家领导人如何迷上毛泽东和毛主义的各种细节,蓝诗玲描绘了他们的中国之旅和他们对毛泽东的崇敬。她还叙述了中国对所有这些运动的支持,包括财政、工程支持,有时是军事支持。
 
蓝诗玲提供了一个令人叹服的特写镜头,描绘了一个改变世界和塑造中国国际主义的主角和政治意识形态。如果你审视战后尤其是1960年代之后的世界,你会惊叹于毛主义的影响力。
 
蓝诗玲认为,毛泽东去世之后,国际主义继续存在,但也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新的国际主义形式,更多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专业知识。蓝诗玲论述的思路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个古老的国际主义故事的一部分。
 
5《印巴分治的遗迹:来自一个分裂大陆的21件物品》


基于与1947年印巴分治的幸存者的亲密对话,通过当时他们逃离印度或巴基斯坦、穿越新边界时携带的珍贵物品唤起他们的记忆,作者安查尔·马尔霍特拉再现了被埋葬的情感和印巴分治造成的创伤。马尔霍特拉还讲述了她自己的家庭为分治所撕裂的故事。

尽管分治造成的痛苦、破裂、暴力、混乱和流离失所的故事广为人知,但对双边民众个体的深刻反思却鲜为人知。马尔霍特拉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谈,一旦他们的记忆被他们拿出来的极为感人的物品所触动——无论是炊具、披肩还是书籍——他们就会回到那个时代。这些物品和访谈揭开了长期埋藏的创伤。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泪水中,你会发现对当时那些年轻人来说,印巴分治毫无意义,因为长期以来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彼此和睦相处。
 
这本书还表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印巴分治在此时此地仍然没有意义。印巴分治后,有人回印度或巴基斯坦探亲,他们沮丧地问,“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我们难道不是一种人吗?我们难道不是一个民族吗?”
 
马尔霍特拉非常雄辩、非常深刻地还原了20世纪最戏剧性一幕的日常生活。她利用物质文化深入探究记忆和身份的方法非常巧妙。
 
6《拉丁裔美国人:美国政治与文化的新力量》


拉丁裔美国人是美国最大、发展最快的少数族裔之一,占全国人口的17%,超过5800万美国人属于这一类别,涵盖很大一部分工人阶级,包括本土和外国出生的。拉丁裔美国人的政治赋权正在改变美国越来越多州的力量平衡。然而,拉丁裔美国人在美国现有关于种族和族裔的对话中几乎很少出现。令人称奇的是,美国人口普查甚至没有“拉丁裔”的分类。
 
本书用大量丰富的历史材料,质疑美国的主流思维方式:通过白人和黑人的视角来思考。本书深入研究比例占美国人口17%的拉丁裔美国人身份的形成和文化追求。
 
埃德·莫拉莱斯解释拉丁裔美国人的政治身份如何与拉丁美洲悠久的种族混合历史联系在一起——混合性或混杂性——这种边界思维既是理解双语、双文化拉丁文化和政治的关键,也是对美国臭名昭著的黑白种族政体的挑战。
 
鉴于将近20%的美国人口的混杂性,莫拉莱斯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和原创观点,即拉丁裔美国人既挑战了美国的种族政体,又提出了一种超越种族化黑人和白人的新的边界思维方式。这有助于用不同方式定义美国的归属感,鉴于特朗普和复兴的右翼所鼓吹的身份和归属感的敌意,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
 
本书追溯了拉丁裔美国人的起源,但这本书的真正力量来自于他对战后不同年代的文化变迁和细节的论述。作为一名文化思想家,他给予读者许多丰富片段——说唱、艺术、文化实践、文化影响的政治倾向。

 



城读相关阅读:

14.城读│2014年最佳城市阅读书单

17.城读│一位城市规划师的100本最佳城市建设书单

59.城读│LSE书评推荐假期人文社科阅读书单

60.城读│2015最佳城市阅读书单

101.城读│Verso出版社推荐城市与建筑学书单

111.城读│ 2016年LSE书评最值得阅读的12本书

122.城读│关于性别与职场的十本必读书

161.城读│《随机骗局》《黑天鹅效应》《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塔勒布推荐61本书:1-30

162.城读│《随机骗局》《黑天鹅效应》《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塔勒布推荐61本书:31-61

163.城读│ 2017年最佳城市阅读书单

186.城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2018年暑假新书阅读书单

214.城读│2018年最佳城市阅读书单

225.城读│关于女性与城市的12本好书

242.城读│三本住房研究指南手册

244.城读│16本女性学者的城市研究著作

249.城读│萨斯基亚·萨森《全球城市性》课程视频上线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